罗伯特·希勒(为什么人们总是相信谣言?)
不靠谱的言论,虽然短,但影响巨大,像病毒一样传播,几乎席卷所有人。
它们甚至不需要证据就可以在社会上疯狂传播,然后直接导致一系列不可想象的行为。
为了研究这一现象,学者们将这类故事归为“叙事”。谣言的传播其实是一种叙事。
在任何时代,叙事的影响,尤其是经济影响,都是传统经济学家无法想象的;这个时代恐怕更是如此。
当我们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待经济现象时,出现了一门新的科学,可以称之为“叙事经济学”。
“叙事经济学”这个新概念不是由阿信提出的,而是由美国耶鲁大学一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提出的。他叫罗伯特·希勒,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。
“叙事”是什么鬼?
要理解“叙事经济学”,首先要理解什么是“叙事”。
通常我们看到“叙事”这个词,就会理解为“讲故事”。但在这里,它的含义比这个范畴更广。
我们这里说的“叙事”,可以用白话解释,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讲一个故事。
比如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,无论是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,还是关于全球疫情发展,往往都不是简单的在告诉我们一条新闻,而是为了某一个观点在讲述什么,所以都是叙事。
叙事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形式不限于文字——也可以是视频、音频,甚至是绘画,或者是多种感官的结合。
比如我们看的动画片和电影,都是叙事形式。那些在直播间看的带货视频,有目的的给你讲解一个产品,当然更有叙事性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不夸张的说,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叙述中。
旁白居然是“传染病”?
在对“叙事”的分析中,罗伯特·席勒惊讶地发现,一个“叙事”的传播过程与传染病的传播非常相似。
我们先来看看传染病。在传染病医学领域,有一个研究疾病传染的“SIR模型”。
s,“易感性”,意为“易感人群”;
我,“感染”,就是“感染者”;
r,“康复”,就是“治愈人”的意思。
S,I,R三类人加起来100%,就是我们所有人。
如果把这个模型应用到这个新冠肺炎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“三段式”现象:
之一阶段,“感染者”数量少;但由于病毒传染性极强,“感染者”数量呈上升趋势。
第二阶段,疫情逐渐得到控制,“感染者”人数呈上升趋势,但增幅有所降低。反而“治愈的人”越来越多。
第三阶段,也就是现在,由于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“感染者”人数几乎不变,“治愈”人数进一步增加,因此感染者人数越来越少。此时,虽然病毒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但大规模疫情已基本停止。
如果按照这个“SIR模型”来画疫情的曲线图,那么“感染者”的曲线形状必然是先升后降,整个曲线呈现出接近山峰的形状。
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和时间图
新冠肺炎是这样,非典是这样,埃博拉是这样...所有大规模传染病的趋势都遵循这个规律,即使没有人为干预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
希勒发现,这种SIR模型可以应用于叙事。
他以“比特币”的概念为例——没想到吧?这也是一种叙事。
人们之一次提到比特币是在2009年左右。当时是“传染”的之一阶段,比特币的概念还没有普及。
然后随着比特币的流行,进入了第二个阶段: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,所有人都开始谈论比特币,这种情况在2013年达到了顶峰。
几年后,大多数人都已经听说过比特币了。而且,这个时候有些人已经不再相信比特币了,他们成了“治愈者”。
比特币概念开始降温,价格从1000多美元降到200多美元。这是它的“第三阶段”。可以说,它的“感染”已经差不多结束了。
当然,比特币再次经历过山车般的涨跌,不过是对这一模式的又一次验证——就像传染病基本结束后“二次感染”的重新爆发。
比特币在谷歌上的流行趋势
不仅是比特币,还有共享经济,区块链,5G,AI……...几乎所有的新概念,从一开始不流行,到非常流行,再到不那么流行,都遵循着类似传染病的传播模式。
一般来说,一个“叙事”能否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,主要取决于该叙事能否实现“病毒式传播”。
这就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:为什么?
这种“病毒”
它是如何感染我们的?
希勒认为,要看一个“叙事”能否实现“病毒式传播”,重要的是观察三个影响因素。
之一个因素是故事。一般故事性越强,越有利于传播。
阿信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,“拉弗曲线”是一个应该只有经济学家才知道的技术术语,因为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则轶事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,最后甚至影响了美国的税收政策。
从“拉弗曲线”的故事在报纸(粗线)和书籍(细线)上的出现可以看出,从默默无闻到全民皆知,只需要一次“病毒式传播”。
第二个因素是名人效应。很多时候,一个普通的叙事,一旦加上名人的影响因素,就能立刻制造声势,成为一个有力的叙事,从而影响经济行为。
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爆的“冰桶挑战”。这项公益活动希望人们可以通过往头上浇冰水,体验“渐冻人症”患者的生活。
接下来发生了什么?我们来看看参加过这个游戏的人的名字:欧巴马、川普、比尔盖茨、蒂姆库克、扎克伯格、、泰勒斯威夫特、刘德华、雷军、周、...
在短短几周内,冰桶挑战为新西兰的慈善机构筹集了2.15亿美元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这是叙事创造的又一个奇迹。
第三个因素是媒体。大众传媒对叙事的影响尤为重要,比如电影和互联网。
希勒的研究发现,在20世纪20年代,好莱坞电影充斥着奢侈品。这些炫耀奢华生活的电影为生活提供了剧本,许多美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像电影一样生活。
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,美国经济开始了大萧条。因为经济萧条,大家都很穷。不可思议的是,“贫穷”成了新时尚。
当时的美国电影塑造了一些骑自行车、穿牛仔裤的人——他们不开车,甚至不拥有汽车,并以此为荣;反过来说,当时买新车的人都会觉得丢人。那时牛仔裤迅速流行起来。
电影为什么这么神奇?因为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“他人”的想象。
人类生来就要关注他人。不管我们过得好不好,我们都想知道别人比自己好还是不好,别人过得怎么样,而电影正好满足了我们的这种欲望。
现在,互联网让“叙事”病毒更方便传播。
想到人们抢购碘盐、双黄连、卫生纸的荒唐行为,想到“新冠肺炎来自实验室”的阴谋论至今仍大行其道。
《国家地理》杂志网站发表福奇: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新冠肺炎来自中国的实验室。
这些谣言在 *** 上酝酿和传播,都在暗地里迎合一个共同的心理:
很多人想为这场“无辜的灾难”找个替罪羊;同时,他们也不愿意相信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战胜来自大自然的威胁。“病毒是人为的”,这似乎把控制权又带回了人类手中。
利用好心理的弱点,叙事可以深刻影响人的行为,互联网更是推波助澜。
当然,我们也不必夸大叙述的危害。谣言的B面,合理利用“叙事”可以更深刻地影响未来。
比如经典的罗森塔尔实验:随机抽取的“最有希望的学生”,在老师的期待下,真的变成了表现更好的一群人。
比如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家训,就不是叙事。在这种指导下,曾家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富贵之家。后代可以大量涌现。
我们如何看待现在会影响我们的未来。
这是“叙事经济学”的警钟,也是对未来更好的预测。
本文地址:IT知识频道 https://www.eeeoo.cn/itzhishi/933705.html,嗨游网一个专业手游免费下载攻略知识分享平台,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分享,不对内容负责,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